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 > 经济与社会发展 > 农业农村
在希望的田野上 | 濮阳县城东办王村:蔬菜大棚好“丰”光
作者:记者 张岚岚 通讯员 肖利民 苗浩源  来源:濮阳日报  发布日期:2024-04-07  点击次数:

  濮阳县城东办王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村。听说最近王村的蔬菜在市场上非常紧俏,王村的蔬菜长啥样?为什么那里的蔬菜卖得好?4月3日,记者前往王村寻找答案。

  开车行驶在濮阳县挥公大道上,不久便看到路北一块石头上书有“王村”两个大字。村口两排白色塑料大棚,好像在迎接四方宾客。走进村子,路边金黄的油菜花摇曳生姿,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干净整洁,白墙红瓦间,鸡犬相闻,好一幅优美的春日图景。

  在村委会大院,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王佩武满面春风:“我们村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大规模种植蔬菜,积累了丰富的蔬菜种植经验。我们经常开玩笑说,到市里县里的饭店吃大餐,端上来的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种的蔬菜呢!”

  一旁的村委会成员王宗广笑着说:“俺村的蔬菜品相好,看着精致可爱,超市、菜场都争着要。而且俺村离县城近,各家各户的蔬菜都不愁销路!”

  王佩武翻开村委会的一本地方村志,里面记载着改革开放以来,王村因种植蔬菜而出名,1989年还被濮阳县委、县政府评为科技工作先进村,后来更发展成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。

  近几年,王村以种植油菜、小白菜、菠菜、茼蒿、菜心等周期短、效益高的绿叶蔬菜为主。为了把蔬菜种出名堂,有的村民还到邻村流转土地,以扩大种植面积。目前,全村有160户村民种植蔬菜,种植面积1000余亩。

  “走,到俺村蔬菜大户的棚里看看!”说话间,我们来到了村民王顺江家的蔬菜大棚。

  据了解,王顺江拥有连片大棚50座,占地50余亩,主要种植油菜、茼蒿等蔬菜。

  记者走进一座油菜大棚内,放眼望去,满棚的油菜舒展着绿色的叶片,像一层层绿色的波浪,油菜的清香混合着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,十几名妇女正有说有笑地忙着切根、打捆和装筐。

  据介绍,为了将蔬菜打捆打得更整齐,王村人发明了“打捆神器”——一个方方正正的木质模具。记者看到,只要把蔬菜一棵棵放进木质模具中,再绑上红色丝带,整捆蔬菜就“塑形”成功,变得整整齐齐,颜值倍增。同时,为了保证蔬菜新鲜,王顺江还在大棚基地建造了一座冷库,冷库里配备有专业的制冷机。至此,记者才恍然大悟,王村蔬菜品相好、销路好的秘诀,就藏在这些细节里。

  “现在天气不冷不热,我们棚里的蔬菜一点农药都没打,纯绿色,你闻闻多香!”王顺江随手拿起几棵绿油油的油菜,像展示宝贝一样让记者品鉴。

  7时就到大棚,除草、浇水,给工人安排工作……忙活了一上午,王顺江黑色的皮衣上满是泥土,而跟他搭档的伙计,早上天还没亮就拉着4000余斤蔬菜赶往王助的菜市场销售。

  问起年收入,王顺江憨厚地说:“没算过赚多少,反正一年光给工人开工资都不下30万元!”

  一旁的王佩武悄悄地说,王顺江家通过种植蔬菜早已在县城买了房。现在,村里很多人都和他一样。别看一身泥巴,其实日子过得可滋润了。

  此时的大棚里,劳作的妇女欢声笑语不绝于耳,绿油油的蔬菜在春天里生机勃发,奏响了一曲丰收之歌……

 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